首页 > 大学网课
题目内容 (请给出正确答案)
[单选题]

甲借用朋友乙的自行车数月。其间,甲因急需用钱,向同事丙借200元,并就自行车设定质押,但丙不知此自行车非甲所有。后甲逾期未偿还债务,丙即变卖该自行车实现债权。问:下列那些表述是正确的?( )

A.因丙不知甲无处分权,故适用善意取得,质权设定有效

B.因甲对自行车无处分权,且质权不适用善意取得,故该质权设定无效

C.甲、丙应共同赔偿乙的损失

D.应由甲单独赔偿乙的损失

查看答案
答案
收藏
如果结果不匹配,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
您可能会需要:
您的账号:,可能还需要:
您的账号:
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
发送
安装优题宝APP,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!
更多“甲借用朋友乙的自行车数月。其间,甲因急需用钱,向同事丙借20…”相关的问题
第1题
甲发现去年丢失的电动自行车被路人乙推行,便上前询问,乙称从朋友丙处购买,并出示了丙出具的付款收条。如甲想追回该自行车,可以提出下列哪些理由支持请求?

A.甲丢失该自行车被丙拾得

B.丙从甲处偷了该自行车

C.乙明知道该自行车是丙从甲处偷来的仍然购买

D.乙向丙支付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

点击查看答案
第2题
甲计划去北京进修学习半年,将自己的自行车交由朋友乙保管并使用。在甲进修学习期间,乙将该自行车以合理价格卖给了不知情的丙。对此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)

A.甲可要求乙赔偿损失

B.甲可要求丙返还该自行车

C.甲可要求乙与丙共同赔偿损失

D.甲可要求丙赔偿损失

点击查看答案
第3题
甲从王某处借得一辆价值10万元的竞赛用自行车,因急需用钱,甲将该车质押给典当行,得款6万元。在王某索要时,甲无力赎回该车,又向李某借得一辆价值15万元的竞赛用自行车,将该车质押给同一典当行,得款10万元后赎回王某的自行车。甲将自行车交还给王某后潜逃,导致李某的自行车质押期满未赎。甲诈骗的金额为()。

A.6万元

B.10万元

C.15万元

D.25万元

点击查看答案
第4题
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人旅游途中发生意外,甲因受伤而急需输血,血型鉴定结果如表()

A.戊

B.丁

C.丙

D.乙

点击查看答案
第5题
甲投入全部资金承包了一个快递点,但后期运营也急需用钱,却求借无门。乙趁机表示愿意借给甲10万元,但后半年甲需要三倍返还,甲同意。甲、乙之间的行为()。

A.因乙乘人之危而可撤销

B.因乙乘人之危而无效

C.因乙欺诈而撤销

D.因乙欺诈而无效甲公司(甲方)

点击查看答案
第6题
乙共享单车公司从甲自行车生产公司购买了1000辆自行车,但是其中10辆存在质量问题。乙公司收到甲公司交付的1000辆自行车后的第三天,因存放自行车的仓库意外失火,导致1000辆自行车全部毁损。对此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)。

A.该损失应当由乙公司承担,因为该批自行车已经交付给乙公司

B.该损失应当由甲公司承担,因为甲公司存在违约行为

C.该损失应当由甲公司和乙公司平均分担,因为双方都没有过错

D.因自行车均已灭失,故乙公司无权就10辆自行车的质量问题向甲公司主张违约责任

点击查看答案
第7题
某甲的儿子患重病中山市人民医院,急需用钱又借贷无门,某乙趁机表示愿意借给2000元,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,否则以甲的房子代偿,甲表示同意。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,甲、乙之间的借款合同:()

A.因显失公平而无效

B.因显失公平而可撤销

C.因乘人之危而无效

D.因乘人之危而可撤销

点击查看答案
第8题
根据《合同法》对下列情形进行判断:某甲的儿子患重病住院,急需用钱又借贷无门,某乙趁机表示愿意借给2000元,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,否则以甲的房子代偿,甲表示同意。根据合同法规定,甲,乙之间的借款合同()。

A.因显失公平而可撤销

B.因乘人之危而无效

C.因乘人之危而可撤销

D.因显失公平而无效

点击查看答案
第9题
甲委托其在外地的好友乙代购药材,并汇去2万元钱。因一时无货,乙便以甲的名义将钱暂存银行。乙的好友丙因生产经营急需用钱,去找乙,乙便拿出甲的存折给丙,由丙的好友丁担保。乙未将上述情况告知甲。后丙因生产经营不善无力还款而引起纠纷,甲诉至法院。本案中哪些法律关系有效?()

A.甲与乙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

B.甲与银行之间的储蓄法律关系

C.乙与丙之间的借款法律关系

D.丁与乙、丙之间的担保法律关系

点击查看答案
第10题
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法律事实中的“行为”的有()。

A.甲将乙的自行车据为已有

B.乙将丙殴打致伤

C.丙出版了一本书

D.丁因个人不满足工资待遇而举行罢工

点击查看答案
第11题
甲从国外带回一架照相机。好友乙看望甲时,见到该照相机爱不释手,便向甲提出:“给我吧”。甲说:“先拿去用吧。”乙走时将照相机带走。后因乙急需用钱,以2000元将照相机卖给丙(丙不知情)。三个月后,甲问乙:“你何时将照相机还我?”乙说:“你不是送给我了?”双方为此发生纠纷,诉至法院。问:1)该案涉及哪些基本理论?2)该案应该如何处理?3)就该案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讨论?
点击查看答案
退出 登录/注册
发送账号至手机
密码将被重置
获取验证码
发送
温馨提示
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,请点击购买搜题卡。
马上购买搜题卡
我已购买搜题卡,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
重置密码
确认修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