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职业资格考试
题目内容 (请给出正确答案)
[单选题]

史书记载,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,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。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,然而东汉以后,古滇国却神秘消失,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。近年来,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,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。据此,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。以下哪项如果为真,最能支持上述推测?

A.在抚仙湖水下古城,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

B.按考古常规看,王国都城附近都是墓葬群

C.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史料记载的古滇国都位于今云南省境内

D.据专家推测,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古滇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

查看答案
答案
收藏
如果结果不匹配,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
您可能会需要:
您的账号:,可能还需要:
您的账号:
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
发送
安装优题宝APP,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!
更多“史书记载,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,在云南历史上的地…”相关的问题
第1题
《国家宝藏》第二季中有一个著名的国宝是“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”。贮贝器是云南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。以“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”为代表的贮贝器系列,真实呈现了2000年前古滇国的祭祀、纺织、战争等画面,为古滇国书写着无声的史书。考古发现,大部分贮贝器中都盛装着大量的海贝壳,更神奇的是这些海贝壳的产地有的来自于印度洋,有的来自于南海之滨。下列哪一项是这些海贝主要的作用()?

A.装饰

B.食物

C.货币

D.武器

点击查看答案
第2题
根据史书记载,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,到了春秋初年,还剩下170多个,战国之初,只有十几个了。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()

A.弱肉强食

B.国家数量逐渐减少

C.走向统一

D.适者生存

点击查看答案
第3题
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A.《春秋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。“春秋”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,后来仅有鲁国的《春秋》传世,便成为专称。相传经过孔子整理、修订,成为儒家重要的“六经”之一。

B.《左传》原名《左氏春秋》,比较忠实而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(前722-前467)250年间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、军事、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历史,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。

C.《战国策》,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、纵横家的策谋和传说的汇编,刘向是它的校订者和最后编订者。按照年代的方式汇集了继春秋以后,下至秦吞六国约240年间(前460-前221),当时谋臣策士的活动和他们游说的种种谋策,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言行总集。

D.《国语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,共7万余字,分别记载了周、鲁、齐、晋、郑、楚、吴、越八国约515年间的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史事。它长于记历史人物的谏言和对话,语言古朴,议论时的旁征博引,对话中的巧譬善喻,具有较强的说服力。

点击查看答案
第4题
古滇国约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存在,在历史上曾一度辉煌。()是古滇国的都邑治所。选项格式:A.

A.官渡

B.五华

C.晋宁

D.呈贡

点击查看答案
第5题
据史书记载,远在()时代,宜兴就有陶器生产。A.旧石器B.新石器C.春秋D.战国

据史书记载,远在()时代,宜兴就有陶器生产。

A.旧石器

B.新石器

C.春秋

D.战国

点击查看答案
第6题
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()

A.《史记》

B.《国语》

C.《春秋》

D.《左传》

点击查看答案
第7题
云南古称滇国,所以简称滇,唐称南诏,宋为中书省,明代称为云南。()

此题为判断题(对,错)。

点击查看答案
第8题
史书编写主要有四种体例:编年体:春秋、左传国别体:国语、汉书、断代体:战国策、后汉书纪传体:史记。()
点击查看答案
第9题
平度历史上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陪都,汉武帝登基前“胶东王”册封地。齐国第二大城邑即墨古城遗址,今在平度()镇。

A.古岘

B.田庄

C.仁兆

D.明村

点击查看答案
第10题
关于隶书的表述有误的是()。

A.隶书,又称为“史书”、“佐书”或“引书”。是继篆书而兴起的一种书体。它源于战国,孕育于秦代,形成于西汉,盛行于东汉

B.它由篆书省易、简化、演变而成,风格多样,历史悠久,既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,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

C.隶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。战国时的竹简和帛书上,就出现有写法草率,字形扁平,体式简略的字体,就是最初的隶书

D.隶书的发展有所谓古隶和今隶之说,古隶和今隶是指隶书的分期而言

点击查看答案
退出 登录/注册
发送账号至手机
密码将被重置
获取验证码
发送
温馨提示
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,请点击购买搜题卡。
马上购买搜题卡
我已购买搜题卡,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
重置密码
确认修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