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职业鉴定考试
题目内容 (请给出正确答案)
[单选题]

唐朝宰相十分之九为北人,北宋宰相72人中,南人已占到31人,时云:“东南之俗好文,西北之人尚质。”这说明唐宋时期()

A.南方人更注重科举考试

B.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

C.北方参加科举人数较少

D.科举考试更倾向录取南方人

答案
收藏

B、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

如果结果不匹配,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
您可能会需要:
您的账号:,可能还需要:
您的账号:
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
发送
安装优题宝APP,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!
更多“唐朝宰相十分之九为北人,北宋宰相72人中,南人已占到31人,…”相关的问题
第1题
据统计,唐宰相总计人数为369人,其中十分之九皆为北人。北宋初期,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。北宋中叶以后,南人当宰相渐多。这反映出唐宋时期()

A.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转移

B.政治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

C.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

D.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

点击查看答案
第2题
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: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,以形决策核心。二是令多人共行“宰相”之职,以相互牵制。上述两种情形分别出现在()

A.秦朝、东汉

B.西汉、唐朝

C.隋朝、北宋

D.南宋、清朝

点击查看答案
第3题
在唐朝,称主持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为()。

A.翰林学士

B.宰相

C.知贡举

D.博士

点击查看答案
第4题
北宋时期,宰相制度被废除。()

北宋时期,宰相制度被废除。()

点击查看答案
第5题
据统计:武则天时期,有67人为宰相,其中科举出身者20人,比例占3O%;唐玄宗时期有26人为相,其中科举出身者12人,比例近5O%;安史之乱后,有185人为相,其中科举出身者116人,比例近7O%,进士为相者107人,约占宰相总人数的6O%。这说明()①武则天时期,开始实行科举选官制度 ②唐朝统治者比较重视科举制③武则天以后,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 ④唐朝科举制逐步走向衰落

A.①②

B.①③

C.③④

D.②③

点击查看答案
第6题
唐朝自太宗时起,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。一些官员以“参议朝政”“参知政事”等名号预宰相事;一些元老重臣则以“平章事”或“同三品”等名号参与决策。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,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()

A.相权有所分散

B.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

C.外朝参议要政

D.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

点击查看答案
第7题
据统计:武则天时期,有67人为宰相,其中科举出身者20人,比例占30%;唐玄宗时期有26人为相,其中科举出身者12人,比例近50%;安史之乱后,有185人为相,其中科举出身者116人,比例近70%,进士为相者107人,约占宰相总人数的6O%。这说明()①武则天时期,开始实行科举选官制度②唐朝统治者比较重视科举制③武则天以后,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④唐朝科举制逐步走向衰落

A.①②

B.①③

C.③④

D.②③

点击查看答案
第8题
为了改变宰相“事无不统”的局面,分割宰相的权力,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,北宋设()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通判 ④枢密使

A.①②③

B.①②④

C.②③④

D.①③④

点击查看答案
第9题
北宋初期,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。至北宋中期,御史监察宰相而且与宰相“分为敌垒,以交战于廷”。御史和宰相的关系变化反映了()

A.御史和宰相互相牵制、互为仇敌

B.宰相已经失去了行政权

C.专制主义得到进一步强化

D.监察官员与宰相的权力相等

点击查看答案
第10题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是北宋宰相()的名句,他字希文

A.王安石

B.苏轼

C.范仲淹

D.范质

点击查看答案
第11题
北宋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,与宰相共同议政;还设立多重机构,分割宰相的军政、财政大权。这一举措有利于()

A.遏制藩镇割据

B.强化君主专制

C.提高办事效率

D.社会经济发展

点击查看答案
退出 登录/注册
发送账号至手机
密码将被重置
获取验证码
发送
温馨提示
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,请点击购买搜题卡。
马上购买搜题卡
我已购买搜题卡,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
重置密码
确认修改